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人工智能学院成功召开“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中心”成立大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3-17 [来源]: [浏览次数]:

为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学院于3月17日召开了“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中心”成立大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中心教师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杨洁主持。

首先,杨洁书记向各位老师介绍了中心成立的背景。学院前期在人工智能科普和通识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建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及教材在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中发挥了基础和核心作用。课程覆盖市属高校共计5万名大学生,联合人民网开设“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人工智能大课”,人民日报聚焦报道。学院制作的面向青少年的系列科普视频课程《AI在大前》别具新颖性和科学性,纳入我校新生先导课程,被北京卫视专题报道。红雁助学社团围绕《AI在大前》科普课设计了一系列青少年AI实训课程,目前已面向北邮附中、北交大附中、北交大附中国际部、北京景山学校等全国10余所学校开课,受到了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此外,社会对于AI科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去年秋季我院承办了北京市“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受到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学院成立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中心,旨在汇聚学院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希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使其成为亮点,进一步提升学院和学校的影响力。

随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许文俊为郭军教授颁发了聘书,聘请其担任“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中心名誉专家”。郭军教授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是一次百年一遇的重大机遇。当前,人工智能正逐渐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做好人工智能的科普与通识教育工作更是意义非凡,我们应当影响更多的学生和群众主动适应好人工智能,学习好人工智能,应用好人工智能。

接着,在自由发言环节中,学院领导和教师代表围绕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人工智能科普的实践路径、技术普及的难点与解决方案、红雁助学”平台建设和“AI在大前”通识课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今后中心开展实际工作积累了众多宝贵经验。

会议最后,许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强调,现阶段我国正加速构建覆盖大中小学全学段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创新,培养具备AI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而人工智能学院在AI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中心的成立不仅是一次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服务国家战略、履行高校社会责任的体现。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打造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的“北邮样板”,为国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需求提供强力支撑。

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人工智能学院在科普与通识教育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协同机制,努力成为人工智能科普与通识教育的标杆,为科技自立自强,储备具有“智能时代”创新思维、数字素养与跨学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人工智能学院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