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在教学楼大报告厅举办2024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宣讲会,旨在帮助大一学生全面了解学院各专业特色与发展方向,为即将启动的专业分流提供科学指导。信息工程专业何刚副研究员、人工智能专业鲁鹏副教授、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魏永斌教授担任主讲人,学院本科教务科马莎老师、2024级辅导员高霄老师及全体大一学生共同参会。
何刚副研究员率先介绍了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与前沿成果。他重点展示了专业在6G天地协同网络、无人机智能组网、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等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并强调北邮信息工程团队在5G极化码标准制定中的关键贡献。何刚指出,信息工程专业依托“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构建了以信息理论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近年来学生深造率超64%,就业率达98%,为通信、物联网等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鲁鹏副教授聚焦人工智能专业的时代使命与技术前沿。他结合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如GPT-4、DeepSeek R1)、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的发展,阐释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文化计算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鲁鹏提到,北邮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涵盖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模块,并依托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与领军企业联合开展大模型研发项目,助力学生实现“从理论推演到算法实践”的进阶。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印证了专业培养的显著成效。
魏永斌教授系统解读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交叉学科特色。他立足国家“脑科学计划”与“健康中国”战略,介绍了专业在脑机接口、神经影像分析、多模态数据融合等领域的科研成果。依托3.0T磁共振成像中心、千例级纵向健康队列等平台,北邮已建成脑科学与智能医学联合实验室,并与三甲医院合作开展临床研究。魏永斌强调,专业课程涵盖智能影像理解、医疗机器人等方向,旨在培养兼具生物医学与智能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破解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脑疾病的诊疗难题。
宣讲结束后,本科教务科马莎老师详细解读了分流报名流程、志愿填报规则及学分要求,并针对选课安排、考试政策等学生关切问题逐一解答,提醒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理性选择。
本次宣讲会以详实的学科解读与务实的政策指导,为2024级学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学院期待全体学子锚定方向、深耕所爱,在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的广阔天地中扬帆远航,书写属于新一代科技人才的华彩篇章。
